結婚已經18年,
外界依然很好奇,楊振寧和翁帆的婚后生活是怎麼樣的。
楊振寧在北京和香港兩地分別有一個家。
在香港居住的時候,由于家里沒有保姆,大部分都是翁帆每天做飯。
早餐兩個人在家里吃。
因為各自工作的緣故,午餐往往相對簡單。
晚餐的時候,這對在外人眼里非常獨特的夫妻,通常會一起去外面吃飯。
楊振寧非常喜歡粵菜里的餐后甜品。
相比之下,可能是因為擔心身體發胖,翁帆對于甜品卻從不敢多吃。
通常天氣好的時候,晚餐后兩個人還會一起在校園里散散步。
而在北京居住的時候,由于家里有保姆,
所以一日三餐也不用翁帆操心,她只要每日照顧好楊振寧的起居和外出活動即可。
對太多的大眾來說,自從2004年兩個人宣布結婚后,
楊振寧早年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實際上就黯然失色了。
畢竟,大多數人根本搞不懂晦澀的物理理論。
相比于楊振寧的學術成就,二人的戀情才更有意思。
有人曾說兩個人的結合是心血來潮;
有人說翁帆是瞄準了楊振寧的名氣和財富;
當然也有人說,兩個人確確實實是有愛情,而且就起始于翁帆對楊振寧的崇拜。
總之,由于兩個人的年齡整整相差了54歲,
所以當他們結合之后,說什麼話的都有。
但無論如何,楊振寧和翁帆能夠真正結合的起點,
2003年10月,楊振寧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禮去世。
翁帆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就曾和楊振寧杜致禮夫婦有過面對面的交往。
這個1976年出生于潮州的姑娘,是家里的三女兒。
他的父親翁云光,退休之前曾經是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
因為父親一直以來就愛好文學和古詩詞,
所以近朱者赤,三個女兒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受到了熏陶。
18歲那年,翁帆考上了汕頭大學的外國語文學系。
她不但成績優異,在學校期間,還曾接待過不少各類型的知名學者。
翁帆19歲那年,汕頭大學舉辦了第一屆物理學大會。
楊振寧和妻子杜致禮,都在受邀的名單里。
而翁帆作為校方推出的接待者,全程都陪同在楊振寧夫婦身邊。
此時的楊振寧已經73歲,他還鼓勵翁帆好好學習,以后到美國深造。
這一次的相識,為他們接下來的交往打下了基礎。
據說此后的翁帆,一直和楊振寧夫婦有書信來往。
不過,大學畢業后的翁帆,并沒有像楊振寧所說的那樣繼續深造。
由于學的是外語,她很快在家鄉當地的一家企業里找到一份翻譯的工作。
但不知出于何故,僅僅工作一個多月后,翁帆就辭職去了深圳。
來到深圳后,翁帆在一家高爾夫俱樂部當翻譯。
26歲那年,翁帆又決定考研。
并且就在當年,她順利考上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
讀研期間,翁帆和妻子離世的楊振寧,聯系變得頻密起來。
但也有說法是,翁帆此前曾經中斷過和楊振寧的聯系。
而在讀研期間,為了將來的規劃,包括楊振寧在內,
翁帆又跟當年曾經接待過的學者,都恢復了聯絡。
她這麼做的因素是顯而易見的,碩士畢業后,或許能通過這些知名的學者,
獲得更好的平臺或者是規劃。
2004年的2月,翁帆接到了楊振寧打來的電話。
楊振寧告訴她,在中山大學見一面。
這應該是兩個人9年前見面后再次相逢。
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拉開了楊振寧和翁帆相戀的序幕。
有人曾經把翁帆的照片和杜致禮年輕時候的照片做過對比,
雖然相隔時空,但完全不同的兩個女人,看起來竟有些相像。
所以外界一直猜測,杜致禮去世后,
從翁帆的身上,楊振寧看到了杜致禮年輕時的影子。
在和楊振寧的交往中,翁帆曾經寫下詩句,向楊振寧表達過愛意。
當年九月的一首詩,是這麼寫的:
無悔我愛,惟余欣喜,有意逃出,心已陷入……觸汝額發,氣息拂手,無聲勝有。
這首寫給楊振寧的詩,不但郵寄給了他,
此后楊振寧經過修改又郵寄給了翁帆。
翁帆隨后將這首詩發在了博客里。
因為大學主修外國文學,翁帆時常有寫詩的沖動。
每每寫好,都會用電子信箱發給楊振寧。
有些詩楊振寧會做修改,之后再傳給翁帆。
這樣的一來一往,讓兩個人慢慢了解了彼此。
當年國慶假期的時候,在翁帆的陪同下,他們還一起去北海旅游了。
得知翁帆喜歡拍照,楊振寧還送給她一臺數碼相機。
就這樣,兩個人的交往由淺入深,
不但慢慢了解了彼此的性格,同時也了解了各自的家庭情況。
到后來,是楊振寧主動向翁帆表白的。
求婚是在電話里進行的,楊振寧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翁帆隨后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兩個人都同意了,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翁帆的父母。
不過,就在楊振寧和翁帆的戀情在社會上公開后,
她的父親翁云光曾經表示,其實女兒之前,就向他提到過和楊振寧的事情。
在翁云光看來,雖然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但女兒已經大了,她做出任何選擇,家里都不會刻意干涉的。
當年面對媒體的采訪,翁帆的父親還把楊振寧夸了一通。
而且他還透露,彼時的翁帆研究生還沒有畢業。
今后的主要工作,將是幫助楊振寧教授,整理大量的學術資料。
翁云光還表示,接下來女兒和楊振寧的婚禮,他和妻子都會去北京參加。
就這樣,在2004年底,82歲的楊振寧和28的翁帆正式登記結婚。
不要說在18年前,即便時至今日,
楊振寧和翁帆的結合,還是大眾關注的熱點。
畢竟,大部分所了解的名人忘年戀情,基本都是早已作古的歷史人物,
而在當下社會里,有幸真正看到這一對夫婦后,大多數人的心底都是不適應的。
為翁帆的以后考慮,兩個人也沒有再要孩子。
而楊振寧的財產,早就定下來給三個孩子,翁帆只有清華園別墅的居住權。
自從楊振寧和翁帆結婚的那一刻起,
他們日常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巨大的關注。
但是,這并不妨礙兩個人一起為他們的新家做布置。
雖然當時的楊振寧已經過了耄耋之年,
但他和翁帆,為了買一張合適的客廳沙發,曾經逛過不少家具城。
翁帆甚至表示,結婚之后,她的生活反倒是更加規律了。
雖說每次有公開的活動,都會引起關注,還有不少人偷偷的拍照片,
不過翁帆覺得,現實中遇到的人,從來沒有打擾過他們。
生活上,年齡大了的楊振寧,也會事事處處想著翁帆。
有一次兩個人去三亞,恰巧翁帆病了。
楊振寧不但親自給妻子拿飯,而且還喂給她吃。
早上楊振寧醒來早,他想翻翻報紙又不想驚動還在睡覺的妻子,
于是就一個人去到衛生間里看。
在翁帆眼里,楊振寧給她營造了一種比象牙塔還要象牙塔的生活。
她和丈夫可以活在學術的世界里,可以享受那份純凈和自由。
當然,外界尤其是網上,永遠也少不了調侃和嘲諷翁帆的聲音。
不過,從楊振寧的身體來看,他確實身體很不錯。
2010年,楊振寧在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
自己身體健康,和翁帆結婚后,妻子更是把他照顧得很好。
楊光諾是楊振寧的大兒子,他特別感謝自己的后媽,
他曾說:「謝謝她對我爸的照顧,讓我們兒女可以發展自己的事業。」
日子過得舒泰,楊振寧甚至還坦言自己要活到108歲。
確實,彼時的楊振寧,說話的思路都很清晰且敏銳。
當年,他和翁帆,一起去新加坡參加了一場國際物理學會議。
他的好友另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葛爾曼,當時80歲。
楊振寧表示還要和老友「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楊振寧也已是百歲高齡。
為了丈夫的身體,翁帆18年來一直都堅持早睡。
去年九月底,在妻子翁帆的陪同下,
楊振寧還在清華大學,出席了慶祝自己百歲華誕的學術思想研討會。
彼時的楊振寧說話依然思路清晰,看起來精神矍鑠。
翁帆曾經說過,當你崇拜一個男人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愛上他。
只不過,翁帆所愛的這個男人,給她帶來的爭議是巨大的。
翁帆喜歡一首英文詩歌《未選擇的路》。
最后的兩句是:
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讓我的人生如此不同。
可以說,這正是翁帆嫁給楊振寧18年來,最真實的寫照。
從社會大眾的角度來看,因為長久以來的約定俗成,
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太「出格」。
就拿結婚而言,年齡相差10歲,會被竊竊私語,
年齡相差20歲,可能會被公開談論,
年齡相差50歲,就變成了翁帆和楊振寧。
因為當事人這麼做,打破了常規和慣性。
哪怕是沒有違背法律和公序良俗,
與眾不同的做法,勢必會讓當事人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
而且,當事人的知名度越高,事件本身受到的關注也就越大。
畢竟,差異化的做法挑戰了大部分人的認知。
雖然有不少人會對當事人激烈反對,但也僅限于口頭的議論或者嘲諷。
從社會的層面來看,類似的情況往往只是個案,并沒有什麼普遍性。
至于當事人自己,其被圍觀和議論的生活,
僅僅是信息擬態里的一種鏡像,是一種被虛化了的不真實狀態。
他們真正的生活,是個人領域里的冷暖自知。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