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孩子逛超市本來是件輕鬆愜意的事情,可是自從有了孩子後情況就變了,孩子在商場裡不是亂跑亂竄,就是看到啥買啥,真讓父母頭疼!
小敏的女兒很愛和媽媽逛街,每次都要這要那的,媽媽習慣性滿足,女兒總能滿載而歸。這次媽媽因為週末要加班,所以委託爸爸領著閨女出去逛一逛。本來以為是很輕鬆的任務,等到爸爸帶女兒走進商場才發現情況不一般。
路過一個玩具店女兒指著一個布娃娃要買,因為家裡娃娃有很多,所以爸爸果斷拒絕了。這下女兒可不幹了,各種撒嬌耍賴不管用,乾脆直接躺在了地上。開始爸爸還耐著性子,好言相勸,發現沒啥效果後他的倔脾氣也上來了。
反正今天也沒其他事情,你願意躺著我就陪著你,爸爸毫無波瀾,從容淡定地站在一邊,任憑女兒躺在地上。女兒有時會偷偷看看爸爸的動態,發現並沒有服軟的意思,繼續躺。
偶爾爸爸還玩玩手機,路人很多圍觀拍照的,爸爸都毫不在意,就是要治治女兒,不能總憑著自己性子來。父女倆就這樣在商場對峙了3個多小時。大家都說「一看就是親生的,都是倔脾氣!」,還有的人說女兒是狠人,爸爸是「狼人」,薑還是老的辣,比閨女「狠一點」!
首先,家長不應該溺愛孩子。
有些家庭中不管是父母還是老人都非常溺愛孩子,對於孩子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這樣做雖然讓孩子感覺到非常開心,但是這樣的做法容易導致孩子出現霸道、不講道理、脾氣暴躁的特性,這對於孩子的成長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家長要想把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首先就要先從自身做起,拒絕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看情況答應,掌握好分寸,不要「以愛之名」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
並且家長需要以身作則,從自身開始改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首先就要把自己變成相應的樣子,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經常會模仿家長的行為,這個時候家長將自己的改變之後,孩子也會被潛移默化地影響,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有擔當,那麼自己首先就要學會承擔責任,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除此之外,給孩子建立規則感也尤為重要。
給孩子建立規則感是要求家長要給孩子說明在什麼樣的場合孩子應該做出什麼樣的行為,某些行為在一些場合是不能做的,讓孩子逐漸適應這個社會上的規則,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給孩子建立規則感的話,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出現一些違反了社會規則的行為,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家長應當重視起孩子規則感的培養,這樣也能夠有效防止自己的孩子變成熊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家長不應該包庇孩子的錯誤,並且應該教會孩子承擔責任。
都說熊孩子的背後總有一個熊家長,這句話其實有一定的道理,當孩子犯錯後家長沒有及時指正的話,下一次孩子就會變本加厲,因此家長在孩子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就要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不妥當的,並且讓孩子承擔相應的責任,當孩子明白了自己行為是有錯的,並且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孩子下一次就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熊孩子,也沒有天生的乖孩子,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只要家長能夠正確引導孩子的話,相信孩子也會變得非常乖巧,遠離熊孩子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