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總在說忙忙忙,要工作,要應酬,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而 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于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無論你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肯定會後悔。 教育孩子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因為工作繁忙就不管孩子。生下孩子就得負責任啊!
是非黑白在孩子的世界中本來就沒有明顯的界限,
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場,但是我們的孩子在犯錯時,
一件小事的處理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2歲孩子超商偷吃糖果,遭員工大罵沒教養
前不久,閨蜜帶著自己2歲的孩子逛超商,
孩子小,所以就放在了購物車中。
不成想在閨蜜挑選紅糖的時候,坐在購物車裡的孩子
不知什麼時候拿了攤位上的一顆糖果,還吃進了嘴裡。
這一切閨蜜沒看見,但是卻被一旁的超商員工看得清清楚楚,
員工破口大罵:「誰家的孩子?這麼沒教養呢!當超商是自己家啊!」
一群逛超商的人都圍過來看熱鬧,閨蜜本想發火的,
但是還是忍住了,跟員工說:
「孩子還小,他偷吃東西我這個家長有責任管教,
我買你的糖果,稱重後你再拿出去一顆就行了,給您添麻煩了。」
閨蜜的反應讓員工成了理虧的一方,反倒給了孩子兩個糖果,讓閨蜜和孩子走了。
其實,孩子被說沒教養,家長真的需要自我反省一下,
到底是不是孩子做錯了,家長的做法決定了孩子以後會不會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面對孩子闖禍,閨蜜的做法其實堪稱教科書,她的行為有3個好處
01.放低姿態就是贏得話語權
閨蜜沒有立刻跟店員據理力爭,而是把責任直接攬到了自己的身上,
其實就是在告訴員工,她的矛頭不該指向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放低了姿態,卻讓本來佔上風的員工多了愧疚感,從而贏得話語權。
家長們在孩子闖禍的時候,也不要拿孩子不懂事所以不用負責
來揶揄追責方,反而是挺身而出攬責任並護住孩子反而會激起對方的憐憫和愧疚之心。
02.在孩子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
我們往往會注意不在孩子面前和老公吵架,
同理,跟別人吵架的場景也要避開孩子,如果避不開,就要學會撫平對方的情緒。
在孩子看見自己的媽媽吵架時,「慈母」這個形象也就很難再樹立起來了。
03.以身作則
在孩子面前,要明確孩子的行為是對還是錯,
沒必要讓孩子承擔後果,但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
家長主動承認沒教育好孩子並接受處罰
也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事也要主動承認並承擔責任。
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每一次的教學都是實際的生活例子,刻骨而銘心。
孩子做錯事被罵,家長一定要採用正確的處理方式,這樣才會讓孩子下次不再犯錯。
不要告訴把拔!小女孩躲桌下偷吃糖果
聽到爸爸回來「串通媽媽湮滅證據」舉動笑歪全網
糖果對許多小朋友來說,有著非常強烈的吸引力,
甚至會讓孩子不惜偷偷做壞事,也想品嚐這樣的甜蜜滋味!
這天,一位叫做卡普辛(Capucine)的法國小女孩就躲到桌子底下,
當時媽媽發現卡普辛躲在桌子底下,連忙好奇地問她在吃什麼,
卡普辛便眨著無辜的水汪汪大眼,將手中的棒棒糖拿給媽媽看。
被問到吃了幾個時,卡普辛還用手比出一個「4」,
表示自己偷吃了四顆糖果,媽媽聽到數量後驚呼了一聲,
卡普辛這才改口說「不,不是4顆,其實3顆而已啦!」
然而,不管是4顆還是3顆,這已經超過了卡普辛一天可以吃的數量,
後來媽媽說:「我聽到聲音,好像是爸爸回來了!」
一聽到關鍵字,卡普辛立刻用回神盯著媽媽,
鬼靈精怪的卡普辛還不忘吩咐媽媽:
「把拔進來的話要告訴我喔!」接著把屁股往裡面挪了一點,
深怕會被爸爸發現,最後乾脆催眠自己:「不不不,沒有人在這裡~~~」
雖然小女孩瞞著爸爸做壞事,
但爸爸如果看到女兒賊頭賊腦的可愛模樣,應該也捨不得懲罰她吧
小孩子的確很可愛~但是還是要好好照顧,
像上面的這位小女孩,至少要罰小女孩一個禮拜不能吃糖果
最後,你又有什麼想法呢
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潑而無拘無束,一旦被導向某一方向,就會形成它的流向。
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孩子能成長為什麼樣的人,起決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與人之所以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在後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年少時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漫長的一生中發揮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不是他自己要求出生的,父母使他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來到一個他們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有了一對永遠不能變換的父母。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于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 孩子行為的好壞,主要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如果母親愛打扮,其女兒也必然是愛打扮的。若母親是多舌的,女兒也不例外。同樣父親好喝酒,兒子也會喝酒;父親愛說髒話、粗話,則孩子也是如此。這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為家長,不要和孩子講太多的道理,而應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們,給他們做好榜樣,讓他們在實踐中感知那些道理,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理解,並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有人說,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
朱熹曾說: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