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選擇體現了考生的人生追求,考生所報考的學校以及被錄取的專業,
往往會成為他人衡量考生的價值標準。
那些被醫學院、師范學院、警校、軍校、名校錄取的學生,
都獲得了他人的稱贊,可有一類大學生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考生考上985大學,父母喜笑顏開辦升學宴,卻被鄰居潑冷水
一位考生在大學聯考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大學聯考總分630分,
考生得知成績時激動不已,因為自己平時的成績都在600分左右,
大學聯考屬于超常發揮,他的父母更是 喜笑顏開,忙前忙后,
為考生研究志愿填報,希望孩子能夠被一所好大學錄取。
志愿填報時,全家人參考了歷屆分數線,考慮十分謹慎,為了穩妥起見,
考生只填報了 一所985大學,其余志愿全部填報211。
錄取結果出來后,考生驚喜地發現, 自己竟然被那所唯一的985大學錄取了,
當他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父母時,父母喜極而泣,開始張羅給孩子辦 升學宴,慶祝孩子考上985大學。
升學宴當天,親朋好友集聚一堂,所有人都在為考生道喜時,
考生的鄰居卻 潑起了冷水,鄰居說:
「 985大學就能有出息嗎,一所農業大學,畢業后還不是要回來種田,還不如不去讀了。」
聽了鄰居這番話,考生和父母都會非常失落,好在有一位明事理的親戚出來安慰考生,
告訴考生,985大學是國家的重點學校,能夠考上985大學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農業大學并不是傳統的種田種地,而是研究如何科學種地,提高農作物產量,為我國的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考生這才又重新拾起對自己的信心,重新燃起對大學的希望,他的父母也終于放心了。
農業大學等于畢業種田?農業大學等于沒出息?只能說,存在如此想法的人實在是 太無知了。
在他們的刻板印象里,農業就是種田種地,殊不知,
農業更是一門技術,要是沒有農業研究人員,農民又怎會有高質量高產量,防蟲抗病的谷物種子?
農業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大學?
農業大學是為國家培養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大學,農業大學的主要專業包括植物生產類、
動物生產類、水產類、動物醫學類、森林資源保護與旅游類等。
根據我國學位辦公室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 農學學士占比為4%左右,
農學碩士占比為3%左右,農學博士占比為4%左右。
由數據可知,在我國,農業大學學校開設不多,
農業人才相對于其他專業的人才比較稀缺,正是因為人才匱乏,
國家才需要重點培養農業大學的學生,希望大學生能挑起推動農業事業發展的重任。
國家的重點農業大學包括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
農學生的就業前景如何了?是畢業就回到農村種田種地嗎?當然不是。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農學人才稀缺,他們的就業率相當不錯。
以中國農業大學官方就業率為例,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就業率高達96.64%,
且每年的數據前后波動不大,基本維持在96%左右。
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博士畢業生的就業率分別為96.79%、96.39%、96.68%。
農業大學的就業率也是相當可觀,而且這類農學生并不是別人想象中的,
帶著草帽,扛著鋤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他們主要從事的是 科研工作,
技術開發工作和生產管理工作。
比如說,植物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會去到 農業,園林等地方;
水產類專業的學生會從事水產品的增殖、養殖、加工利用等,
也可以去到海洋、海運、環保等部門從事科研工作;
森林資源類專業的學生主要從事 沙土保持、
沙漠治理等一些自然保護區的生產、科研、管理等工作。
其實。農業大學一直以來都被誤解,因為廣大學子勵志考上大學就是為了擺脫「農」這個字,
因為農業是最辛苦的行業,是苦力活,是被人們瞧不起的工作,
很多「農大人」都因為別人的有色眼鏡而對極致感到自卑。
因為盡管他們多次解釋農業大學是綜合性大學,學習的農業知識與種田種地相去甚遠,
且農業大學不僅僅只有農學專業,可是他人依舊固執己見,保持著 「歧農」的態度。
農民是最不應該被歧視的,沒有農民的辛苦勞作,糧食會自己長出來嗎?
每一份職業都值得被尊重,農學專業更不應該受到歧視。
袁隆平爺爺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為中國人民解決了饑荒問題,
希望農學生以袁爺爺為榜樣,心有國家,吃苦耐勞,刻苦鉆研,
繼續為我國的農業奉獻自我,讓世人看到農學生的力量,
用實力打破「農歧」觀點,證明自己的價值。